地 址: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兴海街道,四中道口斜对面,晓魏浇头麻辣烫道囗拐走100米
电 话:18841225659;13081235656
Q Q:2943813181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自闭症康复知识
自闭症康复知识
面对劝退危机,自闭症家庭可以做的N件事
发布时间:2025/9/9 19:14:39浏览次数:16 次
当我们的孩子背着新书包,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走进小学一年级,却可能因为行为差异、沟通障碍或情绪问题被学校劝退时,那种心如刀割的感觉,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。这不是一个家庭的战斗,而是成千上万自闭症家庭共同面对的艰难现实。根据2022年《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我国自闭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,其中儿童约300万,每年仍呈递增态势。而学龄期孩子顺利入读普校并坚持下来的比例并不高。 被劝退,不等于世界末日。它更像一个需要紧急刹车的信号,提醒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孩子的准备程度、学校的支持系统以及家庭的应对策略。这条路虽然难走,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挣扎。 首先,冷静下来,别自乱阵脚。劝退通知带来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愤怒、委屈或自责,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。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理智的、有计划的家长。不妨先深呼吸,暂时把孩子接回家中,给他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。记住,这不是失败,只是一个调整的契机。 紧接着,全面评估孩子的现状。为什么会被劝退?是因为情绪行为问题、规则理解困难,还是注意力持续不足?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感官超载而崩溃,有些则因为不理解指令而被误认为“不听话”。2020年一项研究发现,适龄自闭症儿童中能适应普通学校环境的仅约占35%,大多数孩子需要针对性强的过渡支持。与特教老师、行为分析师或儿童心理医生一起梳理问题根源至关重要——这不是找缺点,而是找方向。 然后,主动沟通,争取“再进场”机会。很多学校并非坚决排斥自闭症儿童,而是缺乏特教资源和应对经验。家长可以带着专业评估报告,与校方温和而坚定地协商,探讨是否有可能调整教学安排。例如,是否可以由影子老师陪同?是否可以个性化调整作业量?是否允许孩子情绪激动时有一个安静的休息角落?有时候,校方只是怕“担责任”,而你的理性和合作态度,恰恰可以减轻他们的顾虑。 如果校方坚持劝退,我们也需知进退。不妨考虑延迟入学,利用半年或一年时间专注加强基础能力。有的孩子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成长。在这段时间里,重点训练安坐能力、听从指令、表达需求等校园适应技能。也可以借助社交故事、情景模拟等方式预告校园生活,降低未知焦虑。 同时,法律和政策是我们看不见的“靠山”。自2017年修订的《残疾人教育条例》明确规定了推进融合教育、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平等就读的权利。如果劝退行为涉嫌歧视,家长有权向当地教委或残联反映情况。这不是为了对抗,而是为了争取合理的支持。 最后,别忘了,孩子的世界不止一条路。普通小学不是唯一选择。特教学校、融合班级、在家教育结合社交训练团体,都是可考虑的方案。关键不是“在哪学”,而是“怎么学得更好”。有的孩子在更适合他的环境里反而如鱼得水、信心倍增。 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也要照顾好自己。支持一个特殊需要孩子,就像跑一场马拉松,你不能在第一圈就耗尽所有力气。寻找家长团体、心理咨询或喘息服务,不是你软弱,而是你持续陪伴孩子的力量来源。 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孩子放进同一个模子,而是让不同的花都能绽放。没有一个孩子应该因为“不一样”而被拒绝于校门之外。我们追求的,不是一个完美的入学记录,而是一个孩子真正被理解、被接纳、被帮助的成长过程。 也许就在这一次的暂停之后,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得更坚韧,而你,也比从前更勇敢。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季节,每一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节奏。只要我们愿意静心倾听、耐心等待,总能等到属于他们的那一刻——春暖花开。

海城益博星自闭症康复中心  Tel :18841225659;13081235656  E-mail :yiboxing163@163.com
© 2014 海城益博星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|海城自闭症|语言交流障碍|对话社会交流 版权所有